顺应消费升级大势,武汉餐饮名店艳阳天进军团餐市场
12月17日,“盘”了25年社会餐饮酒楼的武汉艳阳天集团,宣布正式进军团餐市场。社会餐饮头部企业强势而入,武汉团餐市场,将迎来激烈的“龙虎斗”。
“新团膳、鲜滋味”,当天,艳阳天旗下的团膳公司亮相。让食堂员工餐也能享受品牌酒楼的美味和服务,艳阳天表示,将把新的团膳公司打造成武汉地区 的团餐品牌,在集团形成社会餐饮和团餐双赛道齐头并进、融合互动的新餐饮格局。
武汉团餐,一年“吃”了200多亿元
团餐,过去俗称“大锅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历经30年发展,我国团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了餐饮业一匹亮眼的黑马。有人形象地称,团餐是一个处在聚光灯外不被注意的大赛道。
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团餐服务涉及7亿至8亿人的就餐市场。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占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三成。就全行业来说,团餐企业总销售额增幅达20%以上,超过餐饮行业整体增速。
武汉餐饮界人士介绍,武汉团餐市场的情况与全国大体一致,发展速度还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守估计,武汉团餐市场年规模已达200多亿元,而且增长势能还在释放。
“不要以为团餐就是过去理解的食堂、员工餐。”艳阳天集团董事长余震彦说,团餐市场正在“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不断提档升级。他介绍,现在有的单位食堂建得像小美食广场。团餐中也有宴会包间,有中餐零点,有类似快餐的员工餐,有茶餐厅、咖啡厅、面包房等。团餐考验的是餐饮企业的整合服务能力。这些,都为深耕市场多年的社会餐饮品牌入局提供了契机。
消费升级,90后、00后是团餐主体
艳阳天挥师团餐市场“蓄谋已久”。早前,该集团就创办了面向团餐市场的艳阳天食品有限公司,各项运作紧锣密鼓。今年疫情期间,艳阳天在团餐上小试牛刀,承担了部分方舱医院、援鄂医疗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患人员的餐食供应任务,艳阳天日供应营养盒饭从疫情之初的6000份,上升到 高峰的4万份。餐饮保供井然有序,反响良好。
社会餐饮品牌入局团餐并不意外。团餐的优势、特点都很明显,消费群体固定且庞大,流水稳定,供应链比较完整。社会餐饮虽然淡旺季差异明显,但其上游食材、中游加工、下游运营都较成熟,集约采集、标准化生产、产品研发、人力管理乃至资金实力,都可以转化为拓展团餐市场的利器。
顺应消费升级大势,团餐需求端发生了很大变化。90后、00后逐渐成为团餐消费主体,他们对团餐口味和健康品质的追求明显提升,不再希望只有单一的传统中餐,而是想吃到更丰富、有品牌的产品,并且要有更好的进餐体验。团餐正在走向多元化、精细化、复合化,与餐馆酒楼的差距越来越小。社会餐饮在品牌、技术上的优势在团餐中能得到充分发挥。
余震彦透露,艳阳天团餐在2021年全面铺向市场,除了食堂托管服务、集体配餐服务等,还将进行食材配送服务。“一成不变的菜品”是团餐更大的痛点,艳阳天将以此为切入点做好“社(社会餐饮)团(团餐)融合”,以产品力为核心卖点,通过“定制化餐饮+个性化服务”,打造更营养、更美味、更绿色的新团膳,从“大锅乱炖”走向“大锅精炒”,不断提升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在食堂也能品尝到好吃、好看、好玩的菜品。艳阳天计划在有条件的食堂开辟“非遗小馆”,精心烹制艳阳天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武昌鱼、鮰鱼、黄焖肉圆等佳肴。为了做好原材料绿色采购,艳阳天在远城区兴建了占地2000亩的生态种植养殖基地。
优胜劣汰,团餐迎来洗牌期
据了解,在全国,此前不涉及团餐业务的社会餐饮品牌纷纷进军团餐市场,而且一些食品工业、物流、互联网等企业也跨界加码团餐,团餐市场风起云涌。
今年8月,海底捞针对家庭、企业、团队聚餐等大型用餐场景,推出外卖火锅团餐业务。以“团餐+海底捞特色服务”模式,安排专职经理,实行定制场地、餐具餐品等一条龙定制服务,一次可以集中服务1000人。
广州酒家、西贝等开始杀入团餐领域。在华为食堂,已有很多快餐连锁品牌出现。思念食品也入局团餐市场,主要关注学生餐。顺丰推出“丰食”,借助在物流、线上运营以及客户资源上的优势搭建企业订餐平台,餐饮商家通过平台获得团餐订单,由顺丰同城进行配送。
团餐市场成了社会餐企和餐饮平台突破瓶颈,找寻业绩新增长的“机会窗口”,社会餐饮和团餐之间的边界逐步靠拢,团餐的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迎来了洗牌期。
在国外,团餐市场集中度较高。欧美大型品牌化团餐企业占据了团餐市场份额的80%,日韩也有60%,而我国仅为6%。
武汉团餐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部分团餐企业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并不匹配。未来,社会餐饮企业涌入团餐赛道,将给团餐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进而倒逼团餐行业品牌化升级。
有关专家指出,团餐与社会餐饮,虽然都是餐饮行业,但二者有本质区别,企业基因、管理模式、运营方法等完全不同,社会餐企入局团餐能否服“水土”还有待时间检验。
艳阳天表示,步入团餐赛道,并不是要放弃社会餐饮这个老本行,相反,这方面的经营还要做大做强做好,对团餐产生巨大的推动。他们在武汉头部社会餐企中率先“吃”团餐这只“螃蟹”,是为了把品牌、资源、技术等优势整合好,寻求第二曲线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