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西餐如何才能经营好
不知何时,一些名词悄然发生了变化,你看“夜宵”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深夜食堂”;“工业风”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说“性冷淡风”。
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被当地特色文化所吸引,去莫干山要住民宿,去阳澄湖吃大闸蟹,就好像很多人去了上海要直奔外滩,拍两张东方明珠照片,去北京要去长城一样顺理成章。
“民宿+西餐”这个模式。不是所有的“民宿”都适合+西餐。为什么这么说,大概和一些因素相关。
和民宿投资人经营者相关
投资人或经营者的思维格局来自于经历,经验,阅历,资源匹配,资金,兴趣爱好,朋友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决定着自家的民宿的情怀底蕴、市场思维,顶层规划和设计是否去做民宿西餐,首先未必想的到;想的到未必会做;会做,未必能做的好。
和民宿定位选址有关
可以这么说,每家民宿店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和所在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相关,简单点说与定位相关。
和民宿商业模式
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相关
投资者租一些民房改造,他们要快速收回成本,就要请专业的商业推广、营销团队,还要核算税收、人工、材料各项成本,顶着这些压力,就不得不考虑经营成本。
很多民宿其实都在玩众筹模式,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方式或降低成本方式。
和民宿品牌价值观是否契合
虽然没统计过经营民宿是什么类型群体,但是大概可以猜到,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投资人,媒体人,金融人士,设计师......
他们会把自己的一套理念融合到民宿中去,看起来是“远离喧嚣,回归自然”,但实际经营过程中都有你能听到的看到的各种营销手段。
西餐+民宿的模式未必适合西餐经营者,会经营西餐的未必懂得经营民宿。
西餐业态也多,对选址,经营模式,品牌定位,菜品定位,服务定位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样和以上几点有关。
西餐尚且有麦当劳的美式快餐,也有米其林三星的高档法餐厅,民宿自然也有高低精品民宿之分。
其实,开好民宿+西餐也不难,都是取决于“人”和“人整合资源的能力”。
但是这么一来就会发现,既然有这么能力整合好资源,何必去开民宿+西餐这个模式呢,干其他事或许赚钱更多。
所以还得有兴趣,还有一帮情投意合的人和你一起玩。
市场看起来很大,但却又是那么的小众。哪些人可以玩,哪些模式可以嫁接?哪些西餐业态+民宿以后风险低?
民宿加什么类型的西餐业态,取决于民宿自身定位,客群定位,所在区域定位。
业态选择
“民宿+咖啡店,民宿+西式早餐,民宿+面包店,民宿+BBQ,而且西餐更好作为餐饮补充类型,尽量不要做为单一业态操作,毕竟要考虑经营成本和客群接受度。
客群定位
因为很多民宿客源来源于旅游散客和企业团建。
相比于快捷酒店,民宿收费高,相对于高档酒店,民宿未必在服务上有 优势,尤其在民宿夜生活方面,就需要一些其他服务商家进驻。
泡个温泉,喝个小酒,洗个小脚,按个摩,越小众,越难搞,定价越高,定价越高,要求越高,就越小众。
服务理念
对于经营者来说,过度营销带来后果就是把顾客惯成了,“享受5A风景区风光“+”城市便利性“,既要价格适中,又要食材健康;既能在半山腰看本书,又能组队玩王者荣耀。
尽量在 短时间形成的品牌特色,服务特色,产品特色很关键。很多民宿管理团队都有一些星级酒店管理人员参与,这也说明了民宿对服务意识的加强。
当然,如果已经做成有行业影响力的民宿品牌或餐饮品牌如果再有一套自己经营理念和模式还有团队的话,那就大胆尝试吧。
民宿是‘土著人生活’的本意。”民宿的本质在“民”,是老百姓原来居住的地方。有钱有情怀想开一家民宿人很多。
但是,数量不要太多,更好的回归自然就是不要大肆破坏自然。
餐饮新业态
多种业态的融合在未来将会成为趋势。在餐饮新物种野蛮生长的当下,要注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餐饮+”在乎的不是数量规模,不在乎餐饮+的后缀有多长,而是要看其是否真正解决了特定区域内顾客的痛点,业态的组合与配搭是否合理,倘若找不准或加了太多后缀,反而会冲淡餐饮的功能,不能很好地把控经营的各个环节。
即便是多种业态的组合,也要讲究强强联合,构建多维竞争优势,让每一种业态都有特色,都能成为顾客的消费理由。
开一家民宿+西餐店,可以用民宿带动餐饮,既有情怀又有生意的经营模式,也彻底解决了人们“食住”的需求!